您当前位置:周口市保险行业协会 >> 会员单位 >> 会员动态 >> 浏览文章

以案说险丨守住春节红包 防范金融陷阱

时间:2025年02月10日 信息来源:本站原创

一、【案例简介】

王大爷在春节期间,收到几个子女给的红包1万多元。节后不久,他在小区门口遇到自称是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促销活动。对方热情介绍一款“养老保障计划”,声称投入资金不仅能获得高额利息,到退休年龄每月还能领取丰厚养老金,现在购买还有限量春节优惠。王大爷被说得心动,对方趁热打铁,邀请他到附近临时“办公点”详谈。在现场,工作人员拿出看似正规的合同,催促王大爷尽快签字,此时王大爷接到电话,说有急事需要处理就走了。回家后,王大爷偶然间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关于类似“养老保障计划”的新闻报道,里面的诈骗手段和自己遇到的极为相似,这让他意识到自己可能身处骗局。

二、【案例分析】

虚假宣传诱导:不法分子抓住老人对养老保障的关注,夸大产品收益与保障内容,以“高额利息”“丰厚养老金”等虚假承诺,刺激老人的投资欲望。

制造紧迫感:利用“限量优惠”“名额有限”等话术,营造机不可失的氛围,让老人在慌乱中来不及仔细思考和咨询,匆忙做出投资决策。

伪装正规误导:通过设立临时“办公点”,拿出看似正规的合同,让老人误以为是合法合规的业务,降低老人的戒备心。

三、【消费风险提示】

1.多听家人意见:老人收到红包后,若有投资想法,一定要家人商量。家人能从不同角度分析投资项目的可靠性,避免老人因信息不对称而受骗。

2.查证机构真伪:对接触到的金融机构或销售人员,要通过官方网站、客服电话等正规渠道核实其真实性。不轻易相信街头宣传或来路不明的推销。

3.拒绝仓促决策:面对“限时优惠”等催促手段,要保持冷静,明确表示需慎重考虑,不被对方制造的紧迫感左右。真正靠谱的投资项目不会急于让人立刻掏钱。

4.仔细阅读合同:在签署任何合同前,务必逐字逐句阅读条款内容,对于不懂的条款,及时向家人或专业人士咨询。切勿在不明条款含义的情况下盲目签字。

5.谨慎选择投资:投资要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和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产品。不要轻信超高收益承诺,对承诺回报率明显高于市场水平的项目,要坚决远离。

春节红包饱含着晚辈的深情,老人在享受这份温暖的同时,要擦亮双眼,提高警惕,防范金融陷阱,守护好自己的财富。


电话:0394-8535018 邮箱:zkbxxh@163.com 网址:www.zksbxhyxh.com 地址:周口市滨江国际7号楼17搂1725室

周口市保险行业协会(www.zksbxhyxh.com) 2016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 主办:周口市保险行业协会

豫ICP备10208975号-1 技术支持:中原传媒